一月中在李四端"101高峰會"節目中接受邀訪的名作家劉墉,非常感激醫界重量級人士包括曾啟瑞,葉金川等人為他的新書「我不是教你詐」推薦作序,這是一本教病人自救自保、全身而退,對醫師也充滿體諒與了解的批判性著作!
陽明大學副校長宋晏仁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張苙雲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曾啟瑞
前台北市副市長葉金川
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 全力推薦!
(按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要求診更要自保!沒錢沒背景的市井小民必看的完全救命手冊!
「這本書對民眾而言,可當成『趨吉避凶』的求醫寶典;對醫師及醫學生而言,則可作為『聽聽病人怎麼想』的醫學倫理教材。」
──陽明大學副校長宋晏仁
「這是一系列由病人觀點出發的醫療現象觀察手記,值得民眾參考、
醫療專業人員深思。」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曾啟瑞
「這本書反映出的真摯心聲,足以讓白色巨塔深思反省。」
──前台北市副市長葉金川
「盼望此書可讓醫界與民眾共同攜手,努力促進醫病和諧的關係。」
──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
邁向健康的醫病關係
由時報出版所主辦的劉墉新書座談會「邁向健康的醫病關係」,於上週六在台大第二活動中心登場,現場邀請作家劉墉、陽明大學副校長宋晏仁以及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副教授蔡甫昌共聚一堂,並現場邀來中國時報醫藥記者張翠芬主持,分別以醫者及病者的角度,以新書內容裡的故事做為引言,共同探討當今臺灣的醫病關係以及醫病倫理。
「我答應他,要寫出來,使別人不再上當」
文壇大師劉墉的最新力作「我不是教你詐5-醫療真實面」甫一發行就引起廣泛討論,延續「我不是教你詐」系列的人性寫實風格,首次觸及與大眾息息相關的醫病關係為主題,這樣的一本嘔心瀝血之作,來自於劉墉對病榻前好友的一句承諾,也讓三十五年來出版過無數膾炙人口作品的文壇大師,在首次參與新書發表會的現場,娓娓道來這段這段出書動機,
「直到大前年,我的一位好朋友,對我說他怎麼被醫生延誤了,明明可以立刻安排美國最先進的醫療,他在臺灣的醫生卻說得靠特殊關係,才排得上,然後要他一次一次的進貢。」
「他對我述說時,已經病危,脖子削去三分之一,聲音好像由小盒子裡傳出來,顫抖而帶有回音。我聽的很吃力,但我答應他,要寫出來,使別人不再上當。」
這一段哀痛的親身經歷,讓自認對醫藥題材是外行的劉墉改變了想法,他藏身在社會角落,四處訪查求證,每一篇故事都出自醫界人士的口中,每一則案例都經過詳實的考察,每一行字句都經過再三的斟酌與求證,耗時五年與無數的心血,劉墉並不是為了要批判哪些特定的對象,只是為了要深入探討醫、療、藥、檢的真面目,藉由文字的力量,揭開不肖商人的悲劣、醫療體系的疏失、貪官污吏的包庇,喚醒民眾應有的警覺。
於是,劉墉出版了這樣一本探討醫病關係的書,
也進而在時報出版的支持下,邀請了陽明大學副校長宋晏仁以及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副教授蔡甫昌兩位醫界代表的參與,以醫病關係為主題,展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健康議題對談。
「每個人都該更關注自己的健康」
「每個人都應該更關注自己的健康。」時報出版總經理莫昭平在座談會開始,即以簡單的一句話表達出時報出版對於本書的出版初衷,並開宗明義的說明本次座談會的主軸。
以自身經歷為例,雖然身為每天接觸無數最新資訊的新聞從業人員,但莫昭平也曾像書中的案例一樣,在身體不適時聽信朋友的推荐而服用所謂的健康食品養身而非循求專業的醫師診斷,造成她的膽固醇偏高。莫昭平笑著對全場聽眾自我調侃著:「虧我還是個媒體人呢,一樣會犯下大家常犯下的健康錯誤」,直到看了書中故事而驚覺錯誤的莫昭平,更加明白大眾對於醫療系統的認知是如此缺乏,也更加堅定了出版該書的決心。
如此敏感的議題的作品自出版以來,已在社會上掀起一股討論關於醫療系統話題的熱潮,書中的真實故事引起了病人的迴響,也招來了一些醫生的嗆聲,也相對地有不少醫生鼓掌叫好,並提供他們的經驗與感觸。
「以愛與關懷的態度,為醫病關係建立起更加和諧的平衡,這才是本書出版的目的。」莫昭平以從容的態對回應著大眾的熱烈反應,在書中真實的故事背後,是作者嚴謹的查證與深入淺出的論述。甚至為求確定,劉墉沒找他熟識的醫生朋友推展,堅持由時報出版社請與他完全不認識的台大醫師蔡甫昌審定,確定無誤之後,再由陽明大學副校長宋晏仁、台灣醫改會董事長張苙雲、北醫大醫學院院長曾啟瑞和前台北市副市長葉金川等醫界人士審閱推薦。
「良好的溝通是醫病關係的第一步」
陽明大學副校長宋晏仁首先說道,在劉墉這本描述醫療真實面的著作中,提及許多在醫界傳聞已久的案例,讓身為醫師的他讀來實在是感慨萬千,也令他不禁想起一些自己的行醫的經驗,
「二十多年前,當我還是實習醫師時,有一天跟著主治醫師在查房,查完當天最後一位病人時,我被家屬叫住去詢問病情,我把課本上讀到有關該病人的病因及病歷上的有關狀況,設法用當時我認為的一般民眾可以理解的言語,結結巴巴的解說了一番,沒想到家屬卻對我迭迭鞠躬稱謝,說是從還沒有醫師向他們這麼清楚的解釋過病情。」
從那時候起,宋晏仁便留意到每位醫師所經過的多年專業訓練過程,無形中塑造了一個如同大眾玩笑話所說的白色巨塔,而醫師口中訓練有素的專業名詞、甚至是病名或藥品的英文用語,對於求診病人而言,確實如同巨塔語言般艱澀難懂,自然也成為了醫師與病人之間的隔閡、疏遠了本該是合作關係的醫師與病人的互動,無論對於病情的了解及解說自然都是不好的影響,宋晏仁覺得劉墉能以平實易懂的語言,把複雜的醫病關係說得那麼生動,所以這本書對民眾而言,或許能成為一本「趨吉避凶」的求醫寶典。
「看病很重要,看心更重要」
近年來在陽明大學醫學院參與醫學教育改革的宋晏仁,十分注重醫師與病人溝通時的核心價值,也就是強調新一代醫師的培育應學習用病人的角度看事情,從病人踏進診間的那一刻即開始觀察,注意病人走路的姿態、說話的神情,再聆聽病人訴說病痛的情況,以如此詳細的診斷過程為病人找出病因,並以親切愉悅、自信而正確的診治病患,提供病人一個安全的就醫環境,
除此之外,宋晏仁也對醫病關係提出全新的詮釋,在要求醫師要有醫德關念的同時,宋晏仁強調病人的倫理也是應該被重視的,不妄加揣測病因,對醫師充份的信任、安心求治,如此合作無間的夥伴關係,實為醫師與病人所該共同合作及努力的醫病倫理。
「醫療環境正在經歷一場巨變」
談及如何與醫師溝通的議題,台大醫院社會醫學科副教授蔡甫昌表示,近年來醫療環境改變很大,制度的更改、輿論的評斷以及社會的期待,都讓醫師們肩膀上的責任更加沉重,但權限卻是相反的在縮減,身兼醫學院教授與臨床醫師雙重身份的蔡甫昌,語重心長的以他自身所經歷的環境變遷來說明,
「我的父親是傳統的老醫師,還記得小時候我常在診間外玩耍,不時的會聽到父親與病人的對話內容,有時候病人還會跟父親殺價說算便宜點吧,父親也就會很豪爽的直接把藥包一包就送給病人吃。」
「那個年代醫療還不發達,很多病人遠從山裡坐了一個上午的車來看病,看完病時大概就是中午了,再搭一個下午的車回家,到家時天都黑了,母親擔心年紀大的病人挨不起餓,還會在診所裡自備些小點心,給病人看完病後帶著在路上吃,先墊墊肚子怕他們餓著。」
以前便是那樣單純的一個年代,病人前來看病、由醫師診斷後開藥,病人再付取費用,病人與醫師間的互動是相當直接而簡單的,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蔡甫昌逐一分析和說明,近年來的醫藥生態改變,健保制度的推出後光是台北市就一口氣關閉了近二十家醫院,在財團法人所經營的龐大機制裡,醫師的自主性逐漸被剝削,如何為病人規劃出合理的費用、又如何在高漲的民主意識中保護自身的安危,在在都成為執業醫師的潛藏壓力,同時也複雜了醫師與病人間的互動關係,
「醫師不是神,醫師也是人。」在場的兩位醫師代表宋晏仁及蔡甫昌都一再的提出聲明,提醒大眾對於醫師的期待要合理,而且醫生要有醫德,病人也要有病德,不能不合理地看病、浮濫地取藥。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SARS疫情爆發的恐慌時期,社會上出現了對於醫療人員的責難輿論,曾任台北市衛生局長的宋晏仁表示不可否認的,由此事件可看出某些醫界人員的自私自利
,甚至有醫院的醫生把辦公室的門關上,躲在裡面唯恐被傳染。然而也有更多的醫護人員,不顧自身安危的堅守著崗位,為更多大眾的健康安危而堅持著。醫師也是人,面對著大眾所賦予的期待;面對著根本的人性道德考驗時,醫師所要肩負的是更崇高更沉重的社會責任與義務。
宋晏仁並提到他有一位身為醫生的同學,有一天背痛急診,大概因為陳述不夠好,自己也疏忽了,打了一針止痛針就回家,沒多久突然倒地,送醫不治。說到這兒,宋晏仁為之哽咽,現場聽眾中也有其他醫生表示,與那位死去的醫師是熟識,十分感慨。宋晏仁則由此對劉墉新書中教導病人就醫時陳述病情和要點表示讚美。
面對現今的醫療環境,每位醫師須要投注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醫療工作中,不僅要承擔起病人的健康責任,同時也得緊慎的拿捏病醫關係的尺度,以免稍有不慎即可能吃上官司,這樣的醫療品質是須要病人與醫師一同溝通及維護的,當病人對於醫師的醫療期待過高時,便容易產生落差與糾紛。
蔡甫昌並說明,醫師所提供的診斷結果主要還是來自於病人的反應及感受,病人在求診時,須盡量的說明自己的病狀,但是切記要避免自行提出假設,並交由醫師觀察後診斷,或是適時的補充說明如陳年宿疾的問題即可。儘管環境及制度在改變,但唯有依照標準的醫療程序進行診治,才是良好的醫病關係中不會改變的重要基礎。
「負面批評的背後是正面的肯定與建議」
「這是一本為社會說話的書。」文壇大師劉墉在座談會現場,向全場聽眾分享新作「我不是教你詐5-醫療真實面」中的真實故事,不同於以往的為自己說話的文學作品或對年輕孩子說話的勵志書,內容以辛辣的筆觸道盡醫療的黑幕,並以多元的角度批判美國與台海兩案的醫療問題,希望能藉此教導讀者大眾在求醫時如何掌握醫病優勢,學習自救與自保。
然而在敏銳犀利的文字背後、針砭醫療眾生面相之餘,就如同劉墉本人的溫文謙遜氣度般,「邁向健康的醫病關係」的議題蘊藏著更深層的含意,也是劉墉作品中的真諦,那就是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進而諒解問題,
「當我批評醫院紅包文化的時候,同時也可會提出這可能由於制度的不公平。當我怨醫生巧立名目增加病人不必要的回診時,會說這可能也因為健保給付的問題。當我說高齡醫生的手可能不穩,不宜動精微手術時,也強調老經驗是不可取代的。」劉墉解釋著他對於醫療話題的寫作理念,他表示,在這個M型化社會
,為了照顧弱勢族群,不妨學習北歐瑞典英國,由M型富裕一端的人多繳一點稅,使健保能變得更好。否則,健保垮了,全民遭殃。從另一角度,劉墉則呼籲醫師與藥師能本著醫德,取其所當取,不要犯了書中提到的那些黑心醫師的錯誤。
當醫病問題已成為當前各國所重視的重要議題,在龐大的機制下與複雜的醫病關係間,如何修改醫療教材、加強醫病倫理以及規劃健康促進的制度等話題討論的沸沸揚揚之際,大眾朋友也該反過頭來檢視自身的省思,
畢竟人類的疾病有60%來自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保健的責任並不該全權交由醫師負責與掌控,而是人人有責,人人都該為自身的健康負起責任,「最好的方法,還是大家注意自身的健康。」文壇大師劉墉,在辛辣的筆觸背後,仍舊保持著達觀的態度,為醫療真實面的沉重議題寫上了最健康的註解。
繁體字版《我不是教你詐⑤──醫療真實面》十二月一日將由時報出版社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