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人工受孕後懷孕的書煒,最近將她三年來的教養心得出成書,在書市非常受矚目,
新聞也頻頻上報
書煒今天接受電台訪問
http://www.wretch.cc/blog/parentsradio/14851309,
表示和另一半蔡詩萍已經考慮一不做二不休,
很快就會回北醫生殖醫學中心製造下一個寶貝!
下文摘自書煒新書妳是我微笑的答案 -- 多五分鐘的人生!
放慢腳步,給孩子多五分鐘的人生
不知從何時開始,大人總喜歡說:「快一點、快一點!」「來不及了,再快一點!」孩子吃飯時,要孩子快一點;穿衣服時,也要他快一點;走路時,更要快一點。到底,我們在追趕什麼?又何需如此匆忙?
身為新聞工作者,我每日的生活都在與「截稿、來不及、最後一秒」奮戰。在外採訪,總是拿著麥克風匆忙追逐受訪者;回到辦公室,又必須在短短時間內寫稿、過音、剪接,最後再以一秒至少七、八個按鍵的打字速度完成主播稿的撰寫;在電視台新聞部裡,每人都行色匆匆,強悍、有效率是我們在工作上的基本要求,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我的習慣。
而這些習慣也如影隨形表現在我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永遠都有「趕不及」的焦慮。第一次真正察覺自己實在太緊繃,是在懷著女兒即將臨盆之際,那時已經懷胎九個多月,正在休產假;某日與姊妹淘相約閒逛,不知怎麼的?我就是習慣拼命走,逛商店、過斑馬線,我總是走在女朋友前面。
後來女朋友問我,到底在趕什麼?我說:「沒有啊!」女朋友問:「那為什麼走那麼快,她覺得自己都沒在享受午後時光,而是一直在努力追上我的腳步。」我聽,心一驚,「怎麼會這樣?」停下腳步才發現,我的兩條腿的確已經感到酸痛,而我也沒有真正享受到該有的悠閒。
此後,我要求自己「忙而不慌」,動作保持效率,但心情要保持從容平靜;每當我又開始慌亂時,就深呼吸,提醒自己,該放慢腳步囉。陪伴孩子也是一樣,現代父母,很多是雙薪家庭,孩子上幼稚園前,大多請長輩幫忙或請保母看顧,僅能用有限的時間陪伴,但往往因為下班又有一堆事情要處理,經常讓孩子好不容易等到父母回家,卻又要忍受父母親不斷重複「快一點」的轟炸。
其實,陪伴孩子不在時間長短,而是有沒有「專心」陪伴;很認真的陪伴孩子半個小時、15分鐘,彼此有交流、有互動,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親對他的愛;如果爸媽老是比心不在焉,邊忙其他事邊把孩子杵在一旁,這樣的陪伴毫無品質可而,只能說是「同在一屋簷下」罷了。
有時,我們都忘了多留一些時間給孩子,讓孩子可以在「不追趕」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探索萬物。比方說:帶孩子到公園、遊樂場玩耍時,鼓力孩子盡情玩吧!如果環境安全,就讓孩子光著腳丫,用皮膚敏感的觸覺,感受土地最真實的滋味;或者當孩子在洗澡時,多給他五分鐘,讓他可以泡在澡盆裡玩水、泡澡,或者用泡沫在牆壁上塗鴉也很有趣!
帶孩子到超市買菜,給孩子多五分鐘時間認識超市裡各種新奇的物品、食物吧,別老是拿了菜就急急忙忙去結帳,還要催趕孩子,不要逗留。
孩子的感受力會在我們每日多出的五分鐘裡,漸漸被保存或強化。
我媽媽常跟我說,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感覺很敏銳,經常聽得到、或感覺得到大人沒有注意到的事,就會讓我開心驚訝不已、開心許久。但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我們的感受力被一點一點的消磨掉,我越大越不容易被感動。但缺乏感動的人生,多無趣啊!
年過三十後,我學會多給自己五分鐘、多給先生五分鐘、多給孩子五分鐘,我這個從踏出社會就像陀螺旋轉不停,每日在工作與生活需求間打轉的人,有了這樣的學習,也輕鬆了身邊愛我的人、與我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