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生殖百科

BLOG

2011-01-19

曾啟瑞關心台灣消失的二萬五千個新生命--發表於2011/1/18蘋果日報

消失的二萬五千個新生命(曾啟瑞)

 

2011年 01月18日 蘋果日報

 

台灣地區2009年新生寶寶還有19萬左右,在2010的虎年,一年之內僅剩16萬6000人,下探到我國有史以來最低紀錄,憑空少了二萬五千個新生命。日前馬總統指出少子化現象應提升到國安層級,然而我們卻看不到行政院下屬的內政部、衛生署等相關單位國安級的動員。

近三十年來,台灣地區出生率下滑速度驚人,1976年台灣有新生兒42萬、2000年降至30萬、2009年降至19萬,至2020年少子化將影響台灣有百分之二十人口是大於65歲的老人,國家的生產力及競爭力將迅速減弱,到2050年,台灣將會減少500萬納稅人口,僅剩1800萬人生活在這塊土地。

 

 

不孕夫妻未獲補助

 

目前政府作了很多努力,不過都是「從結果論英雄」,有生才有獎勵、生得出來才受到鼓勵,如台北市「助妳好孕」專案,包含每胎生育獎勵金兩萬元、零到五歲兒童月領兩千五百元津貼等措施。「助妳好孕」是以補助方式減低年輕父母負擔,其實內容是助你好「養」,並非真正助你好「孕」,應當正名!因為國內每年約二十萬龐大極具生育意願的不孕夫妻,迄今沒有得到政府分文補助。


根據衛生署的建議,對不孕症補助未來將分成三個可能方向:(1)參考韓國政府「部分補助試管嬰兒計劃」,針對年收入在平均國民所得的百分之一百三十以下民眾,每次治療補助台幣5萬元。方案總金額為5億台幣。(2)不分民眾收入補助部分治療台幣5萬元,總方案金額需6億台幣。(3)不分收入全額補助台幣15萬元,方案金額為25億台幣。


上述無論5億、6億還是25億的方案,都尚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少子化近來引起監察委員一陣調查、也將引發公、私立大學未來整併、退場風,這都是未來必須花大錢化解少子化危機的惡果,有遠見的政府為何不下決心仿先進國家,從源頭解決少子化的問題呢?

作者為亞太生殖醫學會會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

 

曾啟瑞 Chii-Ruey Tzeng, MD., 試管嬰兒之父.

曾啟瑞 醫師

Chii-Ruey Tzeng, MD.

TFC 臺北婦產科診所 生殖中心 主治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

醫療新知類別: # 醫學新知

FAQ

Q:申請補助方案時,必須等待第一次申請結案後,才能申請第二次補助嗎?
A: 補助方案依照妻子的年齡,終生補助3次或6次,除非成功生下寶寶
Q:取卵當天要請假嗎?
A: 需要請假,因為取卵當天會進行麻醉鎮靜,術後可能會感到頭暈噁心
Q:申請補助方案,我應留存什麼文件?
A: 受術夫妻應留存文件如下: 1.補助申請通知書。 2.
Q:取卵手術當天,需要有人陪同嗎?
A: 需要有人陪同,因為麻醉鎮靜後安全性考量,有人陪同比較安全。
Q:開立施術結果證明書時,如何計算受術妻子之年齡?
A: 由申請該次補助之申請日為基準,計算受術妻的年齡,即TFC於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