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兩天TFC臺北婦產科生殖中心的執行長曾啟瑞教授,在「2022 亞太婦產科內視鏡 暨 微創治療醫學 暨 台灣婦產科內視鏡 暨 微創醫學會大會」擔任台灣代表講者和座長,和國際與台灣的醫師們分享「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及處置方式。
大家常常聽到「子宮內膜異位症」,可是對於這個疾病可能都不太了解。其實台灣有20-40萬的女性身受「子宮內膜異位症」所苦,約有6-10%的罹患此症狀的女性可能會不孕。曾啟瑞教授多年來在子宮內膜異位症中有深厚的研究與累積,在大會中發表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生物標記物(biomarker)。為什麼曾教授會研究生物標記物呢?! 生物標記物(biomarkers) 的發現是醫學中十分重要的課題之一,許多研究學者與醫師都利用生物標記物來了解致病原因、早期發現疾病、追蹤治療的效果及發展新藥。曾教授的研究發現了若干種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生物標記物,如果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人,未來可與醫師討論透過長效型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進行治療。同時,曾教授也評估了長效型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後續在人工受孕與試管療程中對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療效與價值,相信可以為更多需要的女性朋友帶來更好的生殖醫學進展~
隨著子宮內膜異位症生長位置、嚴重程度不同,需要有相對應的治療方式。子宮內膜異位症需要從患者的年齡、AMH值去做評斷,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用同樣的治療方式唷~但根據研究顯示,透過藥物治療生育率較難提升,若是需要透過手術清除病灶的重症患者,可能會損傷患者卵巢功能與生育力,因此醫師的經驗和技巧就顯得更重要。提醒大家,如果有下列3個症狀,就要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一旦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問題,若對生育有明確規劃,應即早到專業的生殖中心找醫師進行卵巢功能、卵子庫存量評估,及早在生育能力受到影響前,透過凍卵保留未來生育權喔~
症狀1-長期經痛:子宮外的內膜組織,仍會受到荷爾蒙影響,每月隨月經週期增生、剝離,若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經期疼痛會非常嚴重,導致冒冷汗、嘴唇發白、身體蜷縮等情形。
症狀2-骨盆腔疼痛: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下腹部骨盆腔的位置可能在月經來前一週就會開始疼痛,甚至延續到月經結束後一周,這樣的疼痛會使人削弱,導致情緒壓力。
症狀3-性交疼痛:
性行為時會使子宮在骨盆裡輕微移動。患者若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子宮被固定無法正常移動,在性行為時會有撕裂般的疼痛感。